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篮球 > CBA

CBA新科状元杨曦皓:新赛季争取轮换甚至首发体教融合更适合我

2025-08-18 18:06:55

近日,来自清华大学的杨曦皓成为CBA新科状元,他也接受了《篮球》杂志的专访。



你好,杨曦皓,恭喜你成为CBA的状元秀,现在已经在队里了吗?

是的,选秀结束后我就正式进入球队了,目前正在全力备战新赛季。每天的训练安排得非常紧凑,包括体能训练、战术演练、对抗赛等等。虽然强度很高,但感觉大家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,氛围很好。


前段时间是跟球队出去打比赛了吗?感觉跟球队的磨合怎么样?

是的,前段时间在厦门有个比赛,我加入后打了2场。虽然刚开始上场时有点紧张,毕竟对手实力很强,但队友们一直在鼓励我。比如阳哥(邹阳)会在我防守失误时及时提醒位置,教练凯撒也经常在暂停时帮我分析对手的战术漏洞。不过,我确实发现自己还存在一些自身问题,比如对职业联赛的防守节奏还不够适应,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加练,感觉磨合情况已经有所改善,已逐渐找到节奏。


比赛结束后,立刻又回到了福建队?

对,最近一直在福建进行系统训练,主要是针对个人技术短板和团队配合的强化。教练组给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,除了日常的集体训练,还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专项训练。同时,我们也在为夏季联赛等后续赛事做准备,大家都希望能在新赛季打出好成绩。


除了夏季联赛,球队还有什么比赛安排?

目前球队还没有相关安排,我个人也没有收到通知。不过,我听说往年有些球队会安排海外拉练,这对提升球队实力很有帮助。希望我未来也可以有这样的机会,多和不同风格的球队交流。


这次去厦门比赛哪场让你印象比较深刻?

第一场比赛让我记忆犹新。那是我进入球队后的首场比赛,现场有很多福建地区的球迷,他们举着加油横幅,声音特别响亮。尤其是当我投进第一个三分球时,全场的欢呼声让我特别感动。队友们也非常照顾我,比如阳哥在赛后主动和我复盘比赛,指出我在协防时的站位问题;教练凯撒也专门找我谈话,鼓励我放开手脚去拼抢篮板。整场比赛下来,虽然我们最终失利,但我学到了很多实战经验。


听说凯撒教练会单独给你“开小灶”,是吗?

其实并不是所谓的“开小灶”,而是根据我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。因为我刚加入球队,对战术体系不太熟悉,教练会利用训练后的时间单独教我如何跑位、执行战术。比如,他告诉我如何在挡拆后选择切入时机,或者在防守时如何判断对手的传球路线。他还经常用视频分析我的比赛片段,指出需要改进的细节,让我受益匪浅。



在场上教练给你安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?你觉得有难度吗?

主要任务是防守和篮板球,进攻方面以空位投篮等机会为主。具体来说,就是要负责盯防对方的内线核心,保护篮板,同时在协防时及时补位。进攻端,教练希望我能利用身高和投篮能力,为队友拉开空间。目前来说,防守端我还在适应职业联赛的强度,有时候面对对手的假动作会有些犹豫,但通过观看录像和请教队友,我已经逐渐找到应对方法。至于篮板球,我每天都会加练卡位技巧,争取做得更好。


很多大学生球员进入职业队后,需要从进攻核心转为防守优先,你觉得能调整过来吗?

相对来说比较适应。从大学后期开始,我就有意识地进行转型,不再依赖个人进攻,而是注重团队协作和防守能力。选秀前,我还专门找了体能师和投篮教练,针对力量和防守技巧进行强化训练。进入CBA后,虽然角色转换的压力确实存在,但看到队友们都在为团队牺牲,我也更有动力去做好防守端的脏活累活。


你之前一直在北京上学,期间有没有去其他地方训练过?

中途去过四川金强训练过几天,那段时间主要是提升技术和力量。四川队的训练强度非常高,每天都有对抗赛和专项力量训练。比如,他们会安排一对一的防守对抗,或者模拟比赛场景的快速反击训练。虽然训练很苦,但确实让我在身体对抗和比赛经验上有了很大提升。



刚进入CBA,你觉得职业队的模式和你想象的一样吗?

跟我想象中相差不大。大学期间也有上下午训练,职业队则在训练方式和内容上更专业,强度更高。比如,职业队的战术演练更加精细化,每个细节都要反复打磨;体能训练也更加科学,有专门的康复师帮助恢复。不过,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竞争压力,职业队里每个位置都有实力强劲的球员,必须时刻保持状态,否则随时可能被替代。


相比校园生活,哪些你觉得是挑战?

主要是训练时间更长,竞争更激烈。校园球队人数有限,大家相处比较轻松,但职业队有更多年轻球员和老将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。队里有些老队员会主动加练,或者在训练中提出更高要求,这种氛围让我不敢懈怠。此外,职业联赛的节奏更快,战术变化更多,需要更快速的反应能力。


从宣布参选到成为状元,这段过程中你的心态有什么变化?

其实我的心态变化不大。选秀只是开启了新的赛季和环境,所有新人都在同一个起点,状元只是一个称号,我更注重如何从零开始,迎接挑战。不过,外界的关注确实多了很多,比如媒体采访、球迷期待,这些都需要慢慢适应。但我始终提醒自己,不能因为状元身份而骄傲,必须脚踏实地打好每一场比赛。



状元身份有没有带来压力或更多责任?

压力是正向的,它时刻提醒我不能辜负期待,督促我继续努力。我觉得这是对我的约束和激励。责任方面,作为球队新人,我会更主动地帮助队友,在训练中分享经验,或者在比赛中积极沟通。


选秀之前你有没有去福建队试训过?他们有没有说过选择你的原因

选秀前试训了两周左右。他们没有跟我具体讲选择我的原因,但凯撒教练根据我的特点,明确告诉我场上的职责和需要提升的方向。试训期间,我主要展示了自己的防守意识和篮板能力,这可能也是他们选择我的原因之一。


现在对球队的战术体系和阵容了解得怎么样了?

每天训练都在学习战术,教练希望我快速适应。福建队常用的挡拆配合、快攻战术,以及针对不同对手的防守策略,都需要仔细研究。虽然对部分战术还比较陌生,但我会主动向老队员请教,现在我已经能基本理解教练的意图,并在比赛中尝试执行。


你英语怎么样?和教练沟通有困难吗?

英语的话,听没问题,但表达需要依赖翻译。不过相信多和外教接触,慢慢就能熟练起来。外教在布置战术时常用的一些专业术语,我现在已经能听懂一部分了。


福建队的战术有没有和学校比较相同的,能很快上手?

个别战术和防守体系与大学时期相似,比如对无球人的防守轮转,或者快攻中的传球路线。这些部分上手会更快,但大部分战术需要从头学起。因为职业队的挡拆配合更加复杂,需要考虑对手的换防策略,以及不同位置的球员如何协同。


此前结束的两场比赛你表现不错,你对新赛季有什么期待?

希望能在赛季期间通过稳定表现争取轮换机会,甚至首发。目前的目标是全力以赴,在训练中展现自己的进步,同时在比赛中抓住每一个上场机会证明自己。我知道竞争激烈,但只要保持积极态度,相信教练会看到我的努力。


你觉得自己的优势在哪里?

一是防守端的协防和护框能力,我身高臂长,对篮板的保护比较有信心;二是能够拉开空间为队友创造机会;此外,我还有一定的外线投射能力,可以打一些错位进攻。当然,这些优势还需要在职业联赛中进一步验证,我也会继续提升其他方面的技术。


如何看待邹阳和王岚嵚等学长在CBA的成功?

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,因为他们对自身要求极高,训练和比赛都非常刻苦,陈指导(陈磊)在大学时经常提到他们的努力。我觉得自己需要向他们学习,不仅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,还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,争取跟上他们的脚步。


选秀前他们有没有给过你建议?

阳哥建议我提前为CBA的身体对抗和角色转变做准备,明确场上位置,适应更激烈的竞争环境。他还告诉我,进入职业队后要更注重团队合作,不能只想着个人表现。


从开始练篮球到现在,之前有没有职业队邀请你加盟?

初中时去过四川队试训过,当时教练觉得我潜力不错,但我父母和教练沟通后决定走体教融合路线。高中阶段也有球队邀请,但坚定了上大学和选秀的道路。父母认为,接受高等教育不仅能提升综合素质,也能为篮球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。


身边有没有队友或熟人选择不同道路,比如中途进入职业队?

有的,我熟悉的淡厚然去了山西,管子煜去了广州。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利有弊,体教融合更适合我,让我收获更多。在大学期间,我不仅提升了球技,还学到了很多团队管理和沟通技巧,这对职业生涯很有帮助。


清华的篮球氛围和训练体系对你有哪些帮助?

陈导的严格指导让我快速适应职业队的防守体系,也培养了团队意识。大学期间的训练让我们更无私,更注重战术执行力。


走篮球这条路是家人的建议还是自己的决定?

最初是兴趣班,后来我爸妈发现我个子越来越高,和我沟通后决定走篮球道路。我爸爸以前也练过篮球,提醒过我这条路会很苦,但我因为热爱选择了坚持。从小到大,父母一直支持我的选择,无论是请教练、参加比赛,还是处理学业和篮球的平衡,他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。


感觉你是个偏内向的人,是吗?

可能偏内向,和熟人会开朗交流,和不熟悉的人可能比较拘谨。但篮球让我变得更有自信,尤其是在比赛中,我必须大声和队友沟通。


你最喜欢哪位球员?他的哪些特质值得你学习?

我主要关注同位置的球员,比如森林狼的纳兹-里德。他的空间感特别好,总能在合适的时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,无论是空切还是投篮都很有威胁。此外,他的防守态度也非常积极,会主动拼抢每一个地板球。私下我会研究他的比赛视频,学习他在场上的移动方式和进攻选择。


你除了篮球还有哪些兴趣爱好?

平时爱好不多,喜欢盘个串,哈哈,比较像老年人。


你新赛季的个人目标是什么?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数据或表现?

目标是为球队做出贡献,不拖球队后腿。数据不重要,关键是通过防守和篮板帮助球队赢球。比如,我希望每场比赛能抢到5个以上的篮板,防守端至少送出2次盖帽或抢断。当然,如果能有机会在关键时刻得分,那对我来说就是额外的惊喜。


用一句话总结你的篮球梦想或目标

希望不断向上,触及更高舞台。现在还在成长阶段,未来10年或许会有更清晰的答案。但我相信,只要保持热爱和努力,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。